新闻头条
急救知识图:遇到突发情况,请您这么做(组图)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1-17 点击次数:177
昨天,我市在绿杨新苑举行《扬州市民应急手册》首发式暨应急知识进社区活动启动仪式,市领导张爱军参加活动并讲话。
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市民既是救护对象,也是自救、互救的主体。为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应急能力和水平,市应急办、邮政局等单位联合编撰了该实用性普及读物。它分应急常识篇、自然灾害篇、事故灾难篇、公共卫生篇、社会安全事件篇、附录等部分,图文并茂地对公共安全、避险减灾方面的基本知识,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方法进行普及,分别列出应急要点和专家提示,既贴近生活,又通俗易懂。
连日来,我市邮政部门对市区一些重要小区进行了上门投递,总发投数量达10万册左右。在此,本报从中撷取部分,以飨读者。
记者 余佳 赵军
A
呼吸道异物阻塞
【应急要点】
当被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救护者可站在患者身后,用双手抱住患者的腰部,一手握空心拳,将拇指侧抵住患者的上腹部剑突下、肚脐稍上处,另一只手压住握拳的手,两手合力在患者腹部做快速向内上方向的挤压动作。
当病人意识不清、昏迷倒地时,使其仰卧,头偏向一侧,救护者应面向患者,两腿分开跪在患者身体两侧,双手叠放,下面手掌根放在患者的上腹部剑突下、肚脐稍上处,朝患者上腹部做快速向前下方向的挤压动作。
婴幼儿发生呼吸道异物阻塞时,须将患儿面朝下,头部低于身体,放在救护者的前臂上,再将前臂支撑在大腿上方,用同一只手支撑患儿的头、颈及胸部,用另一只手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背部,使其吐出异物。如果无效,可将患儿翻转过来,面朝上,放在大腿上,托住其背部,头低于身体,用中指和无名指猛压其下胸部(两乳头连线中点下方一横指处)。反复交替进行拍背和胸部压挤,直至异物排出。
对呼吸停止者,排出异物后应做口对口人工呼吸。
【专家提示】
如遇孕妇或肥胖人士发生呼吸道异物堵塞时,应垂直按压胸骨下部。
B
高层火灾
高层建筑由于高度高、层数多、结构复杂、人员集中,烟火蔓延迅速,极易形成立体燃烧,且火灾时由于人员众多,心理紧张,疏散时容易出现拥挤堵塞情况,甚至发生踩踏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急要点】
及时报警,及时扑救,可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扑灭初起火灾。
离开房间后,一定要随手紧关房门,使火焰、浓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内。
逃生时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要盲目跳楼。楼层不高的,可用绳子或床单、窗帘等撕成条状,联结起来,紧拴在门窗栏上,顺势滑下。或者利用竹竿、室外的落水管等逃生。还可利用阳台或晒台,用木板、竹竿等搭在邻居家的阳台、晒台上,爬过去逃生。
当通道被人封住,欲逃无路时,可靠近窗户和阳台呼救,同时关紧迎火门窗,用湿毛巾、湿布堵塞门缝,用水淋透房间,防止烟火侵入,等待救援。
【专家提示】
因供电系统随时会断电,千万不要乘坐电梯逃生。
等待救援时应尽量在阳台、窗口等容易被发现的地方等待。靠墙躲避,因为消防人员进入室内救援时,大都是沿墙壁摸索行进的。
C
拥挤踩踏
【应急要点】
遭遇拥挤人群时:
发现拥挤的人群向着自己行走的方向涌来时,应该马上避让到一旁,但是不要奔跑,以免摔倒。
如果路边有商店、咖啡馆等可以暂时躲避的地方,可以暂避一时。切记不可逆着人流前进,那样非常容易被推倒在地。
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切记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遭遇拥挤的人流时,一定不要采用体位前倾或者低重心的姿势,即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贸然弯腰提鞋或系鞋带。
如有可能,抓住坚固牢靠的东西,例如路灯柱之类,待人群过去后再离开现场。
出现混乱局面时:
注意不要被绊倒,避免自己成为拥挤踩踏事件的诱发因素。
当发现自己前面有人突然摔倒了,马上要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当带着孩子遭遇拥挤的人群时,最好把孩子抱起来,避免其在混乱中被踩伤。
若被推倒,要设法靠近墙壁。面向墙壁,身体团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专家提示】
面对混乱的场面,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顺利逃生的重要因素,应做到遇事不慌,准确判明情况,及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D
机动车交通事故
机动车交通事故是指机动车辆在道路上因过失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应急要点】
中途爆胎,控制方向。机动车行驶途中发生爆胎事故使车辆逐渐减速、停止。
刹车失灵,减速缓停。发现刹车失灵,应打开警示灯,拉手刹,抢换低挡,控制车速;如果车速始终无法控制,可试着贴向柔软的障碍物,强行减速,直至停下。
半路抛锚,亮起信号。半路抛锚,将车辆移到公路右侧允许停车的地带,在来车方向距故障车50米至100米处(高速公路应为150米)摆放警示牌,并开启危险信号灯。
车辆倾倒,身体固牢。车辆发生倾翻时,司机应紧紧抓住方向盘,两脚钩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一起翻转,以免在车中滚动碰伤。
人员疏散,车辆靠边。高速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应将车上人员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应急车道内,将车辆尽可能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应急车道或服务区内停放。
【专家提示】
“高速”控车距。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应按限速标志标明的车速行驶,无限速标志的最高时速不超过120公里。时速100公里以上时,应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E
电梯故障
电梯是高层建筑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发生乘客被困、坠落等危险事故。
【应急要点】
电梯速度不正常时,应两腿微微弯曲,上身向前倾斜,以应对可能受到的冲击。
电梯突然停运时,不要轻易扒门爬出,以防电梯突然开动。
被困电梯内时,应保持镇静,立即用电梯内警铃、对讲话机或电话与有关人员联系,等待外部救援。如果报警无效,可以大声呼叫或间歇性地拍打电梯门。
如电梯运行途中发生火灾,应使电梯在就近楼层停靠,并迅速从楼梯逃生。
请勿在轿门和层门之间逗留,严禁倚靠在电梯的轿门或层门上。
【专家提示】
电梯困人是一种保护状态,而不是危险状态,没有窒息危险,因此不必惊慌。
发生地震、火灾、电梯进水等紧急情况时,严禁使用电梯,应改用消防通道或楼梯。
【特别提醒】
家庭应急物品
每个家庭应准备一个家庭应急救援包(箱),配备一些必需的应急物品,一旦发生意外灾害,可用应急救援包(箱)中的物品进行自救与互救。此外,作为日常防灾的重要手段,还可以准备家庭日常防灾救援包。
家庭应急救援包(箱)
1.应急逃生绳:承重力不小于200千克,绳直径为25毫米至30毫米,外裹阻燃材料。
2.简易防烟面具:当遭遇火警或遇到其他有害气体侵害时,取出面具戴在头上。
3.锤子、哨子、收音机、手电筒、电池(定期更换)等。
4.瓶装矿泉水、压缩饼干及巧克力等饮料、食品(定期更换)。
5绷带、胶布、止血带等应急医药用品(定期更换)。
家庭日常防灾救援包
1.家用灭火器
2.应急药品(定期更换)
①医用材料:胶布、体温计、剪刀、酒精棉球。
②外用药:碘酒、眼药水、烫伤药膏、消炎粉、消毒水。
③内服药:退烧片、保心丸、止痛片、抗生素、止泻药、催吐药。
3.食品(定期更换)
①固体食品:饼干、面包、方便面等。
②瓶装饮用水。
③罐装食品。
常用便民电话
紧急电话
报警、火警、交通事故:110
医疗急救:120
水上搜救:12395
便民电话
市政府服务热线:12345
法律服务热线:12348
公共卫生热线:12320
纳税服务热线:12366
苏北人民医院急诊:87343506
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87222545
市中医院急诊:87937120
武警江苏总队医院急诊:82781899
汽车站问询处:87963658
火车站问询处:85546222
扬州港问询处:87571995
供电客服热线:95598
燃气公司报修:87342342
自来水公司报修:87877777
路灯报修:87227643
紧急救助常识
心肺复苏法
猝死、溺水、触电、中毒、失血过多及多种心脏疾患,常会造成心脏停跳。必须在事发后4分钟之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以维护其脑功能。
溺水
发现溺水者后,应尽快将其救出水面,但施救者如不懂得水中施救和不了解现场水情,不可轻易下水,可充分利用现场器材,如绳、竿、救生圈等救人。
触电
发现有人触电后,应立即关闭开关,切断电源。同时,用木棒、皮带、橡胶制品等绝缘物品挑开触电者身上的带电物品,并立即报警。
呼吸道
异物阻塞
当被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烫伤与烧伤
烫伤后,应首先冷却伤处,在第一时间用清水冲洗伤口15—20分钟以上。如烫伤较轻无伤口,可用獾油、烫伤药膏或牙膏涂在患处。
骨折
骨折后,应用双手稳定及承托受伤部位,限制骨折处的活动,并放置软垫,用绷带、夹板或替代品妥善固定伤肢。
胸腹外伤
当发生利器刺入胸、腹部或肠管外脱事故时,不能随便处理。已经刺入胸、腹部的利器,千万不要自己拔出。应就近找东西固定利器,并立即将伤者送往医院。
友情连接:心肺复苏模拟人 心肺复苏 AED除颤创伤模拟人 心肺复苏训练人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