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嘉大科教!您是注册会员?[请登陆],您是新用户?[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 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

动科动医学院联合举行生活专题报告会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7-05    点击次数:148

动科学院 供图
    7月4日上午,动科分党委与动医分党委共同举行了题为“当今高等教育中如何追寻传统文化的精髓”教工党员期末组织生活专题讲座,讲座在动科动医大楼地下一层0126报告厅举行,国家宗教事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焦自伟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传统文化的特质、学习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及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目前对于客观世界的研究,西方文明和我国传统文化在观念和方法上存在一些差异,焦老师用“向内求”和“向外求”六个字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二者之间的不同。他认为西方文明注重从自身出发向外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而以儒释道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更注重对自身内心的研究,这两种认知路径各有优点又存在差异。西方文明强调改造客观世界而缺乏对人本身主观世界的关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会带来许多问题,因此学习传统文化是很有必要的。讲座中,焦老师用四大古文明的发展等例子生动说明了传统文化的优势和特质,指出我们要用传统文化中的方法不断修正调试自己的内心,以此感受和认识世界,还原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好处,一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生存动力系统,二是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生活能力系统。”在谈到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时焦老师如是说。生存动力系统即为什么要做,生活能力即能不能做成,处理好这两个问题就能很大程度上减轻生活中的痛苦,得到人生的快乐。传统文化认为痛苦源于欲望,而客观物质欲望的满足并不是真正的快乐。只有将索取变为奉献,摆脱欲望的束缚,怀有家国天下的责任心,达到终极利他和终极自利的统一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对此,焦老师用“为心灵穿上靴子”做比喻,在外界不如人意、环境“泥泞不堪”时,为自己的心灵“穿上靴子”,在改造客观的同时注重内心的改造,这样才能穿越泥泞,到达幸福的彼岸。

在谈到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发展时,焦老师认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我国得到应用和发展,根本原因是我国有最适合马克思主义生长的文化土壤。传统文化中体现的集体主义、大同世界、普度众生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和理想的社会目标都有很大程度上的契合,二者都鲜明地强调了集体主义价值观。而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缺失和个人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入侵也恰恰是每个共产党员所应该警惕的。

传统文化对人的内心即主观世界的关注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特质,它在许多领域都有其借鉴意义,高等教育也不例外。焦老师用《弟子规》中强调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和《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为例,讲解了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应用和现实意义,强调了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关注主观世界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些道理适用于每个人每个领域,只要能够正确理解并加以应用,定能有所收获。

会后,教工党员们表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焦老师讲述的内容带给我们科学研究领域之外的全新视角和解读,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利用传统文化精神做好教育教学培养工作,对各位教工党员今后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动科学院分党委书记杨志、动医学院分党委书记张立波,校团委书记邓淑娟、副书记尤泳听取了讲座。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