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心肺复苏后血清细胞因子与脑组织的变化以及巴曲酶对其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2-06-18 点击次数:181
目的 研究兔心肺复苏(CPR)后血液粘度的改变、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脑皮质、海马CA1区组织结构的变化。并探讨巴曲酶对兔心脏骤停是否具有脑保护作用和对CPR预后的影响及其机理。
方法
第一部分:采用根据Pittsburg方法改良的开胸致颤模型。
32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
①假手术组:8只;
②常规复苏组:12只;
③复苏加巴曲酶治疗组(简称巴曲酶组):12只。假手术组仅胸壁放电,不致颤;常规复苏组于室颤6分钟后进行常规复苏,并于复苏开始时给予生理盐水(0.03ml/kg);巴曲酶组致颤、复苏同常规复苏组,但于复苏开始时给予巴曲酶治疗(0.3Bu/kg)。各组均于复苏后4、12小时各取血7ml,用以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清TNF-α、血清NO浓度。最后一次取血后终止实验,取脑皮质、海马CA1区进行光镜检查,并且于电镜下观察皮质超微结构。
第二部分: 4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
①假手术组:10只;
②常规复苏组:15只;
③复苏加巴曲酶治疗组:15只。模型制作方法同第一部分,但不取血及脑组织标本,观察复苏后24小时存活率。 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SNK-q检验;同组前后时间点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 检验。 结果
1.血液粘度 CPR 4小时常规复苏组、巴曲酶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显著 WP=5 增高,与假手术组相差显著(P0.05),巴曲酶组全血粘度(高切、低切)较常规复苏组明显降低(P0.05);12小时常规复苏组进一步升高(P0.05),而巴曲酶组与4小时相比相差不显著,12小时常规复苏组较巴曲酶组显著增高(P0.05)。 CPR 4小时常规复苏组、巴曲酶组血浆粘度显著增高,与假手术组相差显著(P0.05),巴曲酶组较常规复苏组明显降低(P0.05);12小时常规复苏组进一步升高(P0.05),而巴曲酶组与假手术组相比相差不显著,12小时常规复苏组较巴曲酶组显著增高(P0.05)。
2.血清TNF-α浓度 CPR 4小时常规复苏组、巴曲酶组血清TNF-α浓度显著增高,与假手术组相差显著(P0.05),但巴曲酶组与常规复苏组之间相差不显著;12小时常规复苏组进一步升高(P0.05),而巴曲酶组与4小时相比相差不显著,12小时常规复苏组较巴曲酶组显著增高(P0.05)。
3.血清NO浓度 CPR 4小时常规复苏组、巴曲酶组血清NO浓度显著增高,与假手术组相差显著(P0.05),巴曲酶组较常规复苏组明显降低(P0.05);12小时常规复苏组进一步升高(P0.05),而巴曲酶组与4小时相比相差不显著,12小时常规复苏组较巴曲酶组显著增高(P0.05)。
4.组织学检查 光镜检查:假手术组海马CA1区、皮质组织结构无异常。常规复苏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排列散乱,水肿疏松、空泡化,胞核浓缩、深染;皮质区神经细胞水肿、空泡,皮质深部见神经元固缩;部分毛细血管见微血栓形成。巴曲酶组海马CA1区、皮质区细胞轻肿胀较常规复苏组减轻,固缩神经元较常规复苏组明显减少,未见毛细血管微血栓形成。 电镜检查:假手术组皮质神经细胞、血管结构及周围组织形态无异常,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无肿胀。常规复苏组神经元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明显肿胀;部分胞核染色质深染、边集,严重者有凋亡表现; WP=6 髓鞘起泡;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周围电子密度变浅,部分毛细血管内有纤维蛋白血栓形成。巴曲酶组神经元线粒体部分水肿,程度均较常规复苏组轻,范围较常规复苏组局限,粗面内质网无明显肿胀;髓鞘起泡现象少而轻;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及连接基本正常;未见微血栓形成。
5.复苏后24h存活率 假手术组10只兔全部存活;常规复苏组15只兔中11只存活(73.3%);巴曲酶组15只兔中14只存活(93.3%)。常规复苏组与巴曲酶组24小时存活率相差显著(P0.10)。 结论 CPR后兔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增高,血清TNF-α、NO持续升高,巴曲酶可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抑制CPR后血清TNF-α、NO升高。巴曲酶可通过上述机制减轻CPR后的脑组织损伤并提高CPR动物24小时存活率。
【关键词】:心肺复苏 血粘度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 巴曲酶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605
【目录】: 中文摘要4-7
英文摘要7-9
前 言9-11
缩略语表11-12
第一部分 兔CPR后血清细胞因子、血液粘度与脑组织学变化及巴曲酶的影响12-25
材料与方法12-17
一、 材料12
二、 实验方法12-17
结 果17-25
一、 各组动物模型制备情况17
二、 兔心脏骤停CPR后全血、血浆粘度的变化及巴曲酶的影响17-18
三、 兔心脏骤停CPR后血清TNF-α水平的变化及巴曲酶的影响18-19
四、 兔心脏骤停CPR后血清NO水平的变化及巴曲酶的影响19-20
五、 光镜观察结果20-22
六、 电镜观察结果22-25
第二部分 巴曲酶对兔心肺复苏后24小时存活率的影响25-27
材料与方法25-26
一、 材料25
二、 实验方法25-26
结 果26-27
讨 论27-34
一、 心脏骤停及复苏动物模型的制作27
二、 心脏骤停复苏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27-28
三、 心脏骤停复苏后血清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28-31
四、 巴曲酶对心脏骤停复苏后血液流变学及细胞因子的影响31-32
五、 心脏骤停CPR后兔脑组织结构的变化及巴曲酶的保护作用32-33
六、 溶栓治疗与CPR33-34
结 论34-35
参考文献35-37
致 谢37-38
综述一38-46
综述二46-51
友情连接: 心肺复苏模拟人 心肺复苏 AED除颤创伤模拟人 心肺复苏训练人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