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关键词: 心肺复苏模拟人医学教学模型医学教学仪器医学教学设备医疗教学设备
您好,欢迎来到嘉大科教!您是注册会员?[请登陆],您是新用户?[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 正文

新闻头条

社会新闻:社会心态:徘徊的青春

来源:上海嘉大心肺复苏模拟人网    作者:嘉大    发布时间:2011-12-28 13:10:31

曾炜
时代围城
    2011年1月份,一本叫做《逃离北上广:哪一片天空属于我?》的新书在内地出版,作者是任白。在前言里,作者煽情地说道:“如果你爱一个人,请带她去北上广,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请带她去北上广,因为那里是地狱。”这是一本迎合当下潮流的应景之作。尽管要不要“逃离北上广”的说法并不新鲜,但它迄今仍是梦想着在大都市里落脚的年轻人心里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
    不过,这本书还没来得及大热,一股与“逃离北上广”截然相反的潮流又成为了新的讨论焦点——“逃回北上广”。
    一群因承受不了大城市的压力而“仓皇出逃”的年轻人,又再次带着或微弱或强烈的希望,重新回到那曾经让他们感到无比痛恨和惧怕的大城市。这一次的“回归”却是被迫的,基于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
    几十年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仅塑造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落差,更加培育了他们在制度和文化环境上的不可比拟性。在二、三线城市抑或是较大的县城里,无处不在的关系网络和不算健全的制度环境,让那些刚刚适应大城市的年轻人感到陌生、找不到方向。
    其实,2011年并不算是一个特殊的年份。“逃离和逃回”是大城市每天都在重复上演的故事。它也许是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也许是埋藏于人们心灵深处的一股冲动。如果非要找到原因,或许米的漫画里那句“迷宫般的城市,总有种莫名的寂寞”算得上是一种解释。或者,也可以在一本130年之前的著作里寻找安慰:“一种有力的父亲般的柔情——你在哪里找到了这种柔情,你就把你的房屋建在哪里,无论是在车水马龙的闹市,还是在杳无人烟的旷野。”(尼采《朝霞》)
    可是,这些诗一样的语句并不能减轻和抚平种种的现实抉择和利益衡量带给年轻人的震撼。
    2011年6月,一部反映当代年轻人婚姻生活的电视剧《裸婚时代》热播(改编自2008年的畅销小说《裸婚——80后的新结婚时代》),它讲述了两个年轻人在巨大的压力下,逆某种社会潮流而动,选择一种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的简朴结婚方式。
    伴随着这部电视的收视飘红,“裸婚时代”成为了2011年的热门词汇之一。不少年轻人把“裸婚”称之为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这听起来颇有几分打破旧观念、追求新感觉的自豪之情。可是,在距离今天并不遥远的20世纪,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大多数年轻人都自愿选择了“裸婚”。所以,说“裸婚”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美丽的误会。试问生活在北京这座超级都市里的外乡人,有多少人喜欢“裸婚”这个字眼,又对新的“生活方式”的说法感到满意?实际上,今天大部分年轻人拥有了很多自由选择的权利(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可现实却导向了另外一面——他们选择了某种生活,可是这种生活没有选择他们。
    过去,人们曾用“啃老族”用来描述那些到了独立的年龄却仍然靠父母养活的年轻人,它是一个带有羞辱性质的贬义词,饱含着人们的鄙弃和蔑视。无独有偶,2011年广为传播的另一个词汇——“拼爹”,俨然是“啃老”的翻版,但它所折射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子女和父母的关系,而是更广阔的社会关系。
    2011年,一项关于教育领域的调查引起了大众的注意。数据显示,农村子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我国农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其实在逐渐提高,从1989年的43.4%到2003年的与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达到53%。而在重点大学,农村学生的比例却不断滑落,比如,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就在过去20年间从三成落至一成。”到了新的开学季,北京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大规模关闭又引发了无数人的愤慨。让人担忧的是,这些制度上的不公平无一不在指向一个古老的年代:一个好的出身、好的户籍是如此之重要。“官二代”、“富二代”和“星二代”凭借着从父辈继承来的社会资源理所当然地占据了更多的资源,而他们中的某些人却屡屡爆出惊人的行为。9月,年仅15岁的李双江之子无照驾驶并殴打一对夫妻至流血,这让人想起去年10月河北“我爸是李刚”事件。不论“我爸是李刚”还是“我爸是李双江”,“爹”各不相同,“拼爹”的人内心却有着同样的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以至于他们认为可以逃脱一切规则甚至法律。
生命之年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总结2011,笔者愿意把它定义为“生命之年”。因为在这一年中,人们把如此多的精力投注于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讨论上。只是,这场社会大讨论的背后,一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永远地逝去了。
    整个春天,一件从2010年延续下来的驾车撞人、行凶杀人事件占据了公众视野。杀人者药家鑫是年仅21岁。这名西安音乐学院的大三学生驾车将一名骑电动车的路人撞倒之后,又对该伤者连捅数刀致其死亡。最后,药家鑫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而被撞死的26岁的张妙,也永远离开了她两岁多的儿子。
    “药家鑫事件”引发了整个社会对于生命价值的大讨论。当人们还在为是否要废除死刑而争论不绝的时候,4月,一位旅日留学生回国时在机场因留学学费的问题将前来接机的母亲连刺数刀的新闻,又让全社会开始反思在社会急剧变化的今天家庭教育的缺位会带来什么。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家长眼里的乖乖虎有一天也会成为咬人的真老虎?
    7月23日,在北京开往福州的D301次动车上,中国传媒大学工学院的大三学生陆海天和动画学院女生朱平正在谋划他们的暑期生活,但他们不知道,他们所乘坐的列车终点站竟然是天国。晚8时许,突如其来的动车追尾事故,让他们的生命乐音戛然而止。
    10月,人心的冷漠和对生命的漠视带来的伤害,再次降临于一个2岁女童小悦悦的身上。2个司机和18位路人的“围观”行为成了舆论鞭挞讨伐的对象。社会一时间充满了对道德沦丧的极度忧虑。
    中国到底怎么了?是中国人对自己的生命不够珍视吗?果真如此,为何在日本核泄露之后,仅仅听说“盐可以防辐射”,从南到北的普通中国人就纷纷被哄抢食盐的闹剧所裹挟?是人们丧失了同情心,道德底线在崩塌吗?果真如此,为何动车事故最后的幸存者小伊伊至今依然牵引着我们的目光,凝聚着人们的关爱?微博上发起的“大爱清尘 ”、“ 免 费 午 餐 ”、“ 海 南 香 蕉 救 急 ”,以及无数的流浪儿童救助行动,见证着我们社会未泯的良心。
    尽管,在城市的门口,在生命的入口,今天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在徘徊、难以抉择。但是,在一个多元碎化的世界里,这却再正常不过。今天的中国人,已经取得了某种集体认同感——绝没有任何理由能让道德超然于个体生命,道德只能来自个人的选择,并由每个个体来担负应有的责任和伦理。人们最忌讳和担忧的,其实并非徘徊之忧和围城之困,而是对这些社会事件缺乏反思精神,仅仅凭借着道德优越感而妄下判断。
    因此,我们不应该接受任何简单粗暴的决定论,也没有理由去悲观失望。反而应该期望和预想:或许,一种对个体生命报以最大的尊重和同情的文化,正在中国生根和发芽。对生命价值的尊重让人们越来越敏感,情感和思维逐渐变得细腻,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越发地强烈起来。

友情连接:心肺复苏模拟人 心肺复苏 AED除颤创伤模拟人 心肺复苏训练人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责任编辑: 柴晶晶

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