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关键词: 心肺复苏模拟人医学教学模型医学教学仪器医学教学设备医疗教学设备
您好,欢迎来到嘉大科教!您是注册会员?[请登陆],您是新用户?[免费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头条 > 正文

新闻头条

急救知识:2011心肺复苏新概念

来源:http://www.shyxmx.com    作者:嘉大    发布时间:2011-12-14 12:06:50

2011年心肺复苏与往年的不同点主要有四个方面:CPR流程的变化、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继续强调早

期电除颤、强调心脏复苏后的综合处理。
1  CPR流程的变化
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 ,更改了单人施救者

的建议程序,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南通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倪卫兵
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更改为 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先开始胸

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理由: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因为绝大多数心脏骤停发生在成人身上,而在各年龄段的患者中,发

现心脏骤停最高存活率均为有目击者的心脏骤停,而且初始心律是心室颤动
(VF) 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VT)。在这些患者中,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早期除颤。在

A-B-C
程序中,当施救者开放气道以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寻找防护装置或者收集并装配通气设备的过程中,胸

外按压往往会被延误。更改为 C-A-B
程序可以尽快开始胸外按压,同时能尽量缩短通气延误时间
2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

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实验研究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 30 次按压而不是 2
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

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比较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动物实验证明,延误或中

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延误或中断。
3  普及公众除颤(PAD):早期除颤的关键
在指定地点安装AEDs,由受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使用,这是提高院前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的关键。实践证

明,由受过培训的非专业人员操作AEDs是安全有效的。
除颤后先按压再判断心脏节律 
在电击后判断心脏节律前,先必须继续胸外按压,理由是在除颤后虽然心脏正常的节律恢复,但心脏不能

正常的收缩,还是没有产生血压,所以建议立即重新开始胸外按压,帮助心脏恢复收缩功能。
4  溶栓治疗
以往的心肺复苏指南中,溶栓治疗一直未得到肯定和重视,甚至被列为禁忌症。但是越来越多的动物实验

和临床研究表明,溶栓治疗可以改善动物和患者的存活率,减轻脑功能的障碍,且出血的发生率很低。临

床上50-70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原发病是心肌梗死和肺梗死,而溶栓治疗是心肌梗死和肺梗死的非常有效的

原发病治疗[2]。
多个临床研究表明在心肺复苏同时进行溶栓可以提高恢复自主循环,从而提高生存率,并且可以改善神经

系统预后。在复苏成功后立即进行溶栓同样对预后有确定的效果。但其它的研究,特别是在无脉性心律的

复苏过程中没有证实这一结果。溶栓可能起到了以下作用:(1)对病因进行治疗:溶解了造成肺梗塞或

冠脉梗塞的血栓;(2)对并发症进行治疗:对抗了再灌注中所形成的微血栓造成的继发结果。一项国际

的多中心研究正在进行中,有可能很快将运一问题作出回答。
5  强调心脏复苏后的综合处理
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尽早识别与激活EMSS;(2)尽早实施CPR:强调胸

外心脏按压,对未经培训的普通目击者,鼓励急救人员电话指导下仅做胸外按压的CPR;(3)快速除颤:

如有指征应快速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
提出了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综合症的概念,强调对此综合症的集束疗法。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阶段以系统

性炎症反应为特点,在复苏成功的患者中可给予低剂量皮质激素替代治疗、低温疗法可提高存活率,但低

温治疗的持续时间、目标温度、控制体温下降速度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6  脑复苏的药物治疗
6.1  早期重点头部低温
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脑代谢及颅内压,减轻脑水肿,延缓ATP耗竭,国内外学者推荐重点头部

降温关键时刻是脑缺血缺氧最初10min。
6.2  早期大量皮质激素的应用
  皮质激素可抑制血管内凝血,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维持血脑屏障完整性,并有稳定溶酶体膜作用。

应用原则是速用速停。大脑缺血缺氧30~60min内应用或边心肺复苏边给药,用量1~3mg/kg。
6.3  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主要抑制脑再灌注后儿茶酚胺引起高代谢,降低氧耗及颅内压,改善脑血流量分布及脑

缺血区能量代谢,促进GABA能神经功能,并有清除氧自由基、降温及膜稳定等效能。临床多选用超短效巴

比妥类如硫喷妥钠3mg/kg,随后视病情以常规剂量2mg/kg维持
,主张有效循环恢复后应用,对严重肺功能不全,支气管哮喘和颅脑损伤呼吸中枢抑制病例禁用。
6.4  钙通道阻滞剂
  用于脑复苏的钙拮抗剂有硝基吡啶、尼莫地平、异搏定等。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有保护作用,主

要通过阻断钙通道,抑制钙离子慢向跨膜内流,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花生四稀酸等脂肪酸的释放

,从而防止脑血管痉挛,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脑血流,改善脑循环。
总之,心脏停搏心肺复苏后阶段以系统性炎症反应为特点,在复苏成功的患者中可给予低剂量皮质激素替

代治疗、低温疗法可提高存活率,但低温治疗的持续时间、目标温度、控制体温下降速度等问题有待进一

步研究。
站长统计心肺复苏模拟人  AED除颤创伤模拟人 心肺复苏训练人 气管插管训练模型

文章分类